编者按:
旗帜引领方向,奋斗铸就荣光。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和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际,为进一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激发全体师生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学校隆重表彰“两优一先”先进典型。这些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是践行初心使命的先锋模范,是推动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现推出2024-2025年度“两优一先”事迹展播,带您走进他们的奋斗历程,感受先优的榜样力量,树立争先创优意识,提振干事创业精,以昂扬姿态和优异成绩向学校第七次党代会献礼。
文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学院党委
文学院党委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部署理论学习,突出师德考评,赋能实践活动,获批学校先进基层党委。

文学院党委现有三个教师党支部,五个学生党支部。师生党员共有159人,其中教师党员52人,学生党员107人。学院党委荣获校2022-2024学年三育人先进集体称号,教师第一党支部入选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获牡丹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引领,文化铸魂——传承中华民族语言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学校推荐参评全省优秀党建案例评选。李莹老师录制了牡丹江市委组织部的“党课开讲啦”精品党课。李华获省优秀教师称号、綦中明获省政府特殊津贴和学校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文学院打造AI智慧课程,录制200分钟“汉语基础与中国文化常识”课程,新增科研项目17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语委专项任务项目2项,省级科研项目9项,1项本科教改成果被推荐参评省级教学成果奖。发表论文28篇,其中核心期刊A类1篇,B类1篇,核心期刊D类3篇,出版著作3部。学院成功举办第三届“学思·求索”暨地方语言文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
文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再次入选2024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香雪海话剧社、汉蕴文化交流社两个社团入选省高校“活力社团”百强榜。学院开展的系列志愿实践活动分别被中国青年网、省台一线观察等多家媒体报道。学院本硕学生在2024年创新大赛等竞赛中获国家、省、校级奖项60余项。学院精心策划,与兄弟院系联合,与优秀企业联动,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中国国情教育暨文化体验课程(活动),初步形成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传统节日文化为亮点,地域民俗文化为特色,红色历史文化为根基的多元化、立体化的中国国情教育暨文化体验课程(活动)体系,活动被多家省级官方媒体报道。
文学院优秀党务工作者——张东影
张东影,女,中共党员,1997年生,2022年入职牡丹江师范学院,担任文学院辅导员、学生党支部书记。

她始终坚守对党的忠诚,秉持“党性强、作风正、工作实”的原则,在党务工作领域积极探索创新,成果显著。在工作中,她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致力于构建特色党建模式。在研究生党支部,她创新推出“科研+党建”模式,组织党员参与古籍整理、非遗调研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文化自信。对于本科生党支部,她建立“入党积极分子成长档案”,精心培育出10余名政治素质过硬的学生骨干,有效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并且,她善于创新工作方法,将党建工作与专业学习、科研实践有机融合,建立长效机制,打造特色品牌,推动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实现党建与业务的双促进、双提升。作为基层党务工作者,她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育人全过程,展现了新时代党务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她凭借扎实的工作作风和突出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深刻内涵,彰显了新时代党务工作者应有的政治品格和精神风貌。“党务工作连着党的根基,肩负立德树人使命。”这是她常说的话,也是她工作的真实写照。未来,她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培养时代新人贡献青春力量,为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学院优秀共产党员——李莹
李莹,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文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书记,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负责人,牡丹江市师德楷模,牡丹江师范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名师。

“头雁”领航,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在党建工作中以党支部书记“强国行”团队、基地平台和产学研赋能点为载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黑龙江非遗文化传承培训、创意写作人才培养和中华经典诵写讲演为党建业务融合方向,带领支部党员擦亮“崇文尚典 旗映初心”党建品牌。
所在教师党支部获评牡丹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获批牡丹江师范学院样板支部和牡丹江师范学院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优秀案例。她作为支部书记参与精品党课建设,主讲牡丹江师范学院“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优秀党课,参与党员发展对象培训工作。带领团队开展支部书记“强国行”服务,与地方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共建,将组织合力转化为发展合力。
培根铸魂,深耕师范教育责任田。在教学工作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护中华文化安全。将理论学习成果和党建联建实践融入课程思政顶层设计,培养具有“北疆红烛”精神的师范人才。主持黑龙江省一流本科课程、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培育项目,参与建设国家一流课程和黑龙江省教育厅省情教材编写工作。主持参与教改项目27项,获得省、校级教学奖项50余项。
扎根黑土,赓续龙江文化血脉。在科研工作中,将个人学术方向与牡丹江文化根脉相结合,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写《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牡丹江·传说》,以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在社会服务中,带领团队建设中华文化传承社会实践基地,参与录制全媒体阅读推广类节目《阅见山海》,推广地域文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和非遗文化宣传工作。
李莹同志积极发挥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作用,以自身行动回答时代考题,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文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刘秀梅
刘秀梅同志,女,生于1982年,齐齐哈尔人,2005年来到牡丹江师范学院,用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事业中。20年来,她始终保持着教育热情,深深扎根在这片热土,从未有过动摇。

党组织工作中,她勤勤恳恳。为了能让教师第三党支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她积极谋划、组织各类学习活动,带领支部党员同志深度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烈日当空的日子里,与牡丹江宝邸社区开展建党100周年的文艺汇演活动;深秋时节,走上街头开展社区小广告清扫活动等,强化了每位党员的使命感。
求学路上,她无比坚定。刘秀梅同志始终把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作为终身奋斗的目标,为此,她不断提升自我素养,2010年她考入黑龙江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14年考取中国传媒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冬日里凛冽寒风中她与火车赛跑,烈日炎炎下她背着大包小裹,那嗷嗷待哺的孩子更是她难以割舍的牵挂。但,她很快乐。
教研工作中,她积极上进,热爱学生。一届届的毕业生亲切地叫她“秀梅老师”,微信里一串一串的聊天记录,有与她倾吐心声的,有与她探讨知识的,有与她嘘寒问暖的,她就这样爱着她的每一个学生。作为主持人于2023年在第三届黑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得了副高组二等奖。近年来,发表论文近20篇,出版专著3部,各级项目近10项以及各类教学科研奖项近10个。
来源、撰稿、图片:文学院
编辑:朱晓琳
审核:陈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