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旗帜引领方向,奋斗铸就荣光。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和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际,为进一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激发全体师生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学校隆重表彰“两优一先”先进典型。这些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是践行初心使命的先锋模范,是推动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现推出2024-2025年度“两优一先”事迹展播,带您走进他们的奋斗历程,感受先优的榜样力量,树立争先创优意识,提振干事创业精,以昂扬姿态和优异成绩向学校第七次党代会献礼。
法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学院党委
法学院党委按照“党、政、工、学”一体设计的传统,在党建品牌活动、教育教学升级、中俄涉外法治合作、乡村振兴发展、学团法治宣讲和网络安全治理等方面发挥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作用。
学院党委引领学院整体发展,在参与“区域国别学”学科申报、培育“国际经贸规则”专业、开展大中小学法治润心行动、创新网络数字法务现代产业学院、设立涉外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工作站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等方面超前谋划,社会服务覆盖合作的省市政府机关企业40多个、牡丹江区域大中小学和420个行政村。促进高等教育教学和实践成果显著,以黑龙江省首批新文科改革实践一般项目《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师院校卓越法治人才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的创新与实践研究》为依托,“审判庭进校园——法学类专业‘四维互动’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研究”荣获了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获批省一流课程《虚拟仿真科技化法庭实务实训实验室》;入选黑龙江省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通过黑龙江省司法厅批建的“牡丹江师范学院法律援助站”和参与“黑龙江省高校法律援助联盟”形成校政合作联动;设立了“黑龙江省海林市新合村涉农法治服务与研究科技小院”;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全国模范职工小家、全省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黑龙江省巾帼先进集体和工人先锋号等国省级荣誉称号。学院推动建立了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牡丹江师范学院研究基地、牡丹江市人大和政府立法联系点、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法律援助工作站、法官教育培训基地和东安区检察院知识产权与实践研究基地等10个教学科研平台和26个实习实训基地,助推政产学研行业合作共建协同育人新模式。
法学院优秀党务工作者——刘婷婷

刘婷婷,女,中共党员,现为法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
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始终做到思想素养与政治素质“双过硬”、敬业精神与专业能力双突出、实践创新与工作业绩“双一流”,始终以传承红色信仰为己任,立足学生党支部书记岗位,创新打造了“‘三会一课’+社会实践”融合模式,形成了“党员引领、团员跟进、全员参与”的教育模式,将党课搬进红色教育基地、社会服务一线,实现了发挥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的主导作用和发挥团支部和团员学生的示范作用的有机结合,先后组织学生开展了重走抗联路、政治生日、同心向党等主题活动。牵头成立了以党员为骨干的格物善行志愿宣讲团,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设计了“理论宣讲+普法宣传+志愿服务”立体化传播模式,被团中央纳入遵义会议精神志愿宣讲团,开展公益宣讲和社会服务覆盖40多个省市政府机关企业和420个行政村,开展法律服务活动60余次,辐射受众超1万人次。承接了黑龙江省教育厅在牡丹江市区域大中小学开展的法治润心行动,是黑龙江省高校法律援助联盟的主要成员,工作事迹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
法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张戈平

张戈平,男,中共党员,法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法学院副院长,省首届基础教育教指委跨学科教学指导专委会委员,入选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家库、省高端法学法律人才库。
信念坚定,扎根边疆三十载诠释党员初心。自觉遵守党章,理想信念坚定,对党绝对忠诚,坚守初心使命,践行根本宗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扎根边疆30年,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立足岗位,用心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持并完成省教改项目、省法学会项目;作为教育部论文抽检评审专家,省基础教育教指委专委会委员、省法学会地方法治研究会常务理事,积极服务地方教育和法治建设,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启智润心,全力推进党建与教学科研深度融合。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科研,获得省社会科学学科科研成果奖论文一等奖,全省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全面依法治省优秀论文评选优秀奖。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推进课程思政,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工作成效显著,指导本科生参与教改项目;指导研究生参加学科竞赛并获奖。
来源、撰稿、图片:法学院
编辑:朱晓琳
审核:陈晓东